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简探朱光潜先生谈美(2)

来源:美与时代(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美的思问 (一)动物之间是否存在美 动物之间存在美吗?举个例子,在教育学中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这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反驳,他们认为动物之间

二、美的思问

(一)动物之间是否存在美

动物之间存在美吗?举个例子,在教育学中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这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反驳,他们认为动物之间也存在教育。其实这是不存在的,因为动物只完成了教育“教”的基本生存技能,但在育这里是空白的。回到美的探讨中,如果把美看作是高雅的,是净化心灵,是美感世界的最高追求真善美中的美,那么动物之间不存在美。但是如果把美的程度贴近通俗之处,如孔雀开屏的美丽来吸引异性呢,这是否算作动物界中美的存在呢?

(二)美的问题分享

一个好问题比一个好答案重要。阅读《谈美》一书思考时想起两个非常好的美学问题:其一为“梵高活着时他的作品鲜有人知,但去世后却十分受大家欢迎,是我们的审美变了吗?”其二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哪一个更漂亮?”这两个都是非常好的美学问题。

三、经典力量

不阅读经典、不思考的人类会落后,但经典永远不会落后。“现在的青年不应该再有复杂错乱的心境了,他们所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贴清凉散。”《谈美》在今天仍发挥着清凉散的作用:用这本书提供给读者“免俗”的一条思路,无所为而为之,用人生美化来助人心美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一)美的重要性

朱光潜先生认为,社会出现的问题是因为人心出现问题,要人心净化,就先要求人生美化,怡情养性,因此每个时代都需要美。

(二)俗

朱先生劝诫青年要去“俗”,“俗”相对“雅”,定义为缺乏美感的东西。所谓的“缺乏美感的东西”具体指的是“无非是像蛆钻粪似的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为高尚纯洁的企求。”这提醒即使生活在苟且中的人们也要不停歇对诗和远方追求的脚步与希冀。

(三)无所为而为

“如何去俗?”朱先生提出“无所为而为”,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朱光潜先生的“无所为而为”强调的是一种体验,拨开世俗的纷扰,置身于纯净清澈的精神世界,用心地、认真地去体验、去感悟、去欣赏。在这一过程中,所谓追求的外界的“俗”自然而然就纷至沓来了。今天人们不停地追求功利,是为了得到什么而做什么,一直向路途的终点站,忽视沿途的景色与故事。

四、治学精神

朱光潜先生与青年间书信对话许多,是青年们的导师。朱先生晚年的《谈美书简》反复强调做学问脚踏实地,年轻时也在《谈美》中反复强调,单是先生在这本书中的缜密的思路、贴切讲解的例子、扎实的功底等就体现良多。

朱先生可谓是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实例。《谈美》中也谈及了“尽信书”,他鼓励人们保持自己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朱先生在运用前人理论观点时,他并不是直接接受或否定,而是理性地有条有据辩证地分析其弊端或优点。

一代学者朱光潜先生的治学精神毫无疑问是值得学习的,美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应该慢慢走去欣赏。朱光潜先生还提出应该多多尝试去接触不同的领域,融会贯通,去无所为而为脚踏实地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五、结语

最后以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夜晚,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1]耿波,马媛慧.“慢慢走,欣赏啊”[N].文艺报,2019-01-23(006).

[2]杨雪梅.同你一起找寻美——读朱光潜《谈美》有感[J].湖南教育(D版),2018(04):63.

[3]赵以保.论“人生的艺术化”路径——以朱光潜《谈美》为中心[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9(03):47-50.

刘恩惠,女,汉族,吉林松原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朱光潜是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之一。朱光潜先生十分关注青年的教育,与青年朋友超越时空界限对话,如《给青年的12封信》《谈美》《谈美简史》等。《谈美》一直被作为学习美学的一本入门书,每次阅读《谈美》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朱光潜先生的力量,无论是文字所表达的美学内容抑或是文字所承载的治学精神,都引人入胜。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写于20世纪30年代,那时中国文化界有文人学者为青年专门写作的传统。朱自清先生在本书序中说这本小册子(《谈美》)并不是简单地概括朱光潜先生的大作《文艺心理学》,它自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有些是《文艺心理学》所没有的。经典不朽,无论在当时抑或是今天,这部书都可以帮人们在对美学的探索中指点迷津。一、美的认识(一)美感部分朱光潜先生划分美感、实用与科学的世界,并辨析与美感混淆的快感、联想、批评与考据,勾勒出美感的范围。这部分主要分析探讨美感的态度、美感与快感的辨析。1.美感的产生——三种态度朱光潜先生划分出看事物三种态度:实用的态度是在具备生活经验后对其带来的生活意义的喜恶;科学的态度则是纯粹的客观与理论,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进行概念与原理的演变;美感的态度则是脱离科学与实用。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美感的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这其中也是事物与人的客观与主观的交流。至上境界为“真善美”,实用世界求善,一系列的伦理约束人们;科学世界求真,只从理智出发,探求真理;而美的世界中求美,净化修养自我,追求美的栖居。拓展的理解是,实用的世界代表感性,科学的世界代表理性,理性与感性相互平衡,而美则独善其身,在制约与平衡中,滋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心智。这与朱光潜先生所言的“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也相吻合。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无论何时都需要谈美。2.美的辨析——美感与快感朱光潜先生进行美感与快感的对比,抽离出快感,使美感清晰明确。快感是享受里的享乐、愉快感,虽然美感也可以产生心旷神怡的愉快感,但“美”字是不要本钱的。起初读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对美的阐释,康德认为美就例如看见美味的面包,但在不吃、不想吃、不需要吃的基础上去欣赏面包美。但读完《谈美》这一部分则令人感到柳暗花明。为什么小孩子认为他想吃的冰激凌是美的呢?就是因为快感,吃冰激凌不是美感,它混淆了快感。(二)美朱光潜先生对美的定义是鞭辟入里的:美是人的情感与物的形象的合流。这部分分析《谈美》中美的欣赏,主要探讨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错误。朱光潜先生认为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将自然的美丑等同于艺术的美丑是错误的。写实主义是模仿自然,朱光潜先生质疑“自然已经很美了,又何必有艺术呢?”但在模仿自然的过程中也是与自然的一种交流,是欣赏与领略自然的美的过程。朱光潜先生认为艺术的美不是从模仿自然的美中得来的。笔者则认为,可以进一步变为艺术美不单是从模仿自然中得来的,因为无论如何都会经过人情化和理想化的加工,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境。朱光潜先生驳斥自然美,自然都是美,那么便没有美丑,亦没有意义去谈论自然美了。但其实自然丑是存在的,只是不流行。自然美相对自然丑,譬如满是蚊子的臭鱼塘也是自然,但是并不美。理想主义则是与古典主义同行,强调典型,但艺术追求的是个性,不是普遍。艺术是否也应该“照葫芦画瓢”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三)个人与人生1.个人的艺术——天才与灵感朱光潜先生认为大部分天才的灵感可以通过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拥有。天才是如何产生的?遗传与环境有作用,例如洛克的白板说。但努力就有希望,通过“读书破万卷”来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天才灵感,灵感是酝酿已久的爆发。艺术家不能只在自己的领域范围内闭门造车,而是要多接触外来的新鲜空气,多去探索不同的领域,人们说艺术没有国界,而欣赏与创造美也没有专业限制,正所谓融会贯通。朱光潜先生学习心理学应用到美学中,教育学也可以应用到汉语言文学中。走的路越广,思想也越开阔。2.人生的诗意——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先生于《谈美》一书中最后探讨艺术与人生的关系,美是人生所要追求的,鼓励人们去体验美,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与充满情趣的人生。“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如何写好人生艺术这篇文章呢?“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个性是其中的独特美,东施效颦就是过度模仿的丑陋代表,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本色是生命的机械化,到最后回忆一生是无尽的悲哀与遗憾。实用、科学、美感的世界是平衡发展的。艺术的生活就是情趣的生活,故此衍生出有情趣的艺术家和无情趣的俗人两类,但其实还可以衍生出第三类,就是中间地带的人们。今天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脚步匆匆,但慢慢去欣赏,发现美、体验美,也一定是有趣的。二、美的思问(一)动物之间是否存在美动物之间存在美吗?举个例子,在教育学中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这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反驳,他们认为动物之间也存在教育。其实这是不存在的,因为动物只完成了教育“教”的基本生存技能,但在育这里是空白的。回到美的探讨中,如果把美看作是高雅的,是净化心灵,是美感世界的最高追求真善美中的美,那么动物之间不存在美。但是如果把美的程度贴近通俗之处,如孔雀开屏的美丽来吸引异性呢,这是否算作动物界中美的存在呢?(二)美的问题分享一个好问题比一个好答案重要。阅读《谈美》一书思考时想起两个非常好的美学问题:其一为“梵高活着时他的作品鲜有人知,但去世后却十分受大家欢迎,是我们的审美变了吗?”其二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哪一个更漂亮?”这两个都是非常好的美学问题。三、经典力量不阅读经典、不思考的人类会落后,但经典永远不会落后。“现在的青年不应该再有复杂错乱的心境了,他们所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贴清凉散。”《谈美》在今天仍发挥着清凉散的作用:用这本书提供给读者“免俗”的一条思路,无所为而为之,用人生美化来助人心美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一)美的重要性朱光潜先生认为,社会出现的问题是因为人心出现问题,要人心净化,就先要求人生美化,怡情养性,因此每个时代都需要美。(二)俗朱先生劝诫青年要去“俗”,“俗”相对“雅”,定义为缺乏美感的东西。所谓的“缺乏美感的东西”具体指的是“无非是像蛆钻粪似的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为高尚纯洁的企求。”这提醒即使生活在苟且中的人们也要不停歇对诗和远方追求的脚步与希冀。(三)无所为而为“如何去俗?”朱先生提出“无所为而为”,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朱光潜先生的“无所为而为”强调的是一种体验,拨开世俗的纷扰,置身于纯净清澈的精神世界,用心地、认真地去体验、去感悟、去欣赏。在这一过程中,所谓追求的外界的“俗”自然而然就纷至沓来了。今天人们不停地追求功利,是为了得到什么而做什么,一直向路途的终点站,忽视沿途的景色与故事。四、治学精神朱光潜先生与青年间书信对话许多,是青年们的导师。朱先生晚年的《谈美书简》反复强调做学问脚踏实地,年轻时也在《谈美》中反复强调,单是先生在这本书中的缜密的思路、贴切讲解的例子、扎实的功底等就体现良多。朱先生可谓是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实例。《谈美》中也谈及了“尽信书”,他鼓励人们保持自己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朱先生在运用前人理论观点时,他并不是直接接受或否定,而是理性地有条有据辩证地分析其弊端或优点。一代学者朱光潜先生的治学精神毫无疑问是值得学习的,美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应该慢慢走去欣赏。朱光潜先生还提出应该多多尝试去接触不同的领域,融会贯通,去无所为而为脚踏实地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五、结语最后以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夜晚,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参考文献:[1]耿波,马媛慧.“慢慢走,欣赏啊”[N].文艺报,2019-01-23(006).[2]杨雪梅.同你一起找寻美——读朱光潜《谈美》有感[J].湖南教育(D版),2018(04):63.[3]赵以保.论“人生的艺术化”路径——以朱光潜《谈美》为中心[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9(03):47-50.

文章来源:《美与时代(上)》 网址: http://www.mysdzz.cn/qikandaodu/2021/0708/687.html

上一篇: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下一篇:新时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五个方向

美与时代(上)投稿 | 美与时代(上)编辑部| 美与时代(上)版面费 | 美与时代(上)论文发表 | 美与时代(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与时代(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