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从咏贫士看陶渊明的同时代性(2)

来源:美与时代(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钟嵘谓陶诗:“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朱熹谓:“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阮籍、左思、建安风骨是他与过去的联系;而田园隐逸、高洁

钟嵘谓陶诗:“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朱熹谓:“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阮籍、左思、建安风骨是他与过去的联系;而田园隐逸、高洁人格则是他在未来(后世)的重生。这种承接,就是他身上同时代性的展现。

在此诗中陶渊明还把自己比作一只笨鸟。“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表面上写朝霞出现所有的鸟都追慕朝霞而去。其实内在含义是说朝廷之门打开了,所有的文士都争相跑去朝堂之上。只有他这只笨鸟,飞的那么迟慢,刚一出去就又回来了。他是那么地与世龃龉,特立独行。如果我们把仕途比作一束耀眼的光,其他人看到的是光芒,陶渊明在匆匆一瞥的光影中,看到的是之下隐秘的晦暗。

同时代人就是感知时代黑暗的人。而“感知这种黑暗并非某种形式的惰性或消极性,而是,更确切地说,意味着一种活力或奇异的能力。”感知黑暗并不意味着人生也陷于黑暗,相反地,它体现了一种生命的活力。正如建安诗人喜欢吟咏生命悲哀,是缘于他们有着高昂的、生机勃勃的生命意识一样。陶诗中蕴含的这种生命活力,是他能够做到在失意中见出安慰,在愁苦中见出欢欣,即使没有任何人理解,也不会感到悲伤的原因。人生中所有的快乐都是和痛苦搏斗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阮、嵇有着更多痛苦,而陶渊明获得的快乐更多。他把对人生的思考融入了隐逸生活之中,其安居不仅是身体的安居,更是深刻灵魂的安居。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等等。这些都是他追求自我理想绝不动摇的表现。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哪怕与世龃龉,他也坚持自己的操守。保持这种逆流而行的操守,就是保持自己的同时代性。这意味着他不但能够坚定地凝视时代的黑暗,也能够感知黑暗中的光。

“同时代人必须紧紧保持对自己时代的凝视。”正因为这种凝视,陶渊明才得以骋于情,惬于意,得以认清时代,认清本心。更重要的是认清自己在时代潮流之下、维持本心之中,如何抓住真正发于自己内心的东西,有自主意识的度过这一生。正是因为具有同时代性,他才能做到这些,才能做到在当下的晦暗中辨认出那虽无法触及却永远在传导的光。

期刊文章:

[1]妥静.论陶渊明的“倒锥体”生命范式[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3):3-4.

[2]刘玉琢. 论陶渊明诗文中的生命意识及其成因[D].青海师范大学,2014.

[3]曹章庆.论陶渊明生命意识的三种跨越[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4(06):126-132.

[4]〔意〕吉奥乔·阿甘本.何为同时代人.威尼斯IUAV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06-2007年理论哲学课程讲稿.

[1]〔晋〕陶渊明.陶渊明集[M].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

[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M].中华书局.2007.

[3]〔梁〕钟嵘.诗品[M].上海古籍.2007.

[4]〔梁〕萧统.陶渊明传[M].全梁文·卷二十. 北京:中华书局.1958

[5]〔唐〕卢纶.卢纶诗集校注[M].劉初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6]〔宋〕朱熹.朱子语类[M].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

[7]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上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8] 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 葛兆光.中国禅学思想史——从六世纪到九世纪 [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3.

[10]〔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名译.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

[11]〔意〕吉奥乔·阿甘本.神圣人[M].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12]〔德〕弗里德里希·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文章来源:《美与时代(上)》 网址: http://www.mysdzz.cn/qikandaodu/2021/0317/611.html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下汽车营销模式研究
下一篇:苏州精神的时代价值

美与时代(上)投稿 | 美与时代(上)编辑部| 美与时代(上)版面费 | 美与时代(上)论文发表 | 美与时代(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与时代(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