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雨景在山水画中的审美意蕴(3)

来源:美与时代(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4月24日 03:22:0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听雨的过程中,诗人自失于“对象”之中,身心已完全物化,身心与宇宙融为一体,达到“庄公梦蝶”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雨把人从喧嚣的凡尘里带入到

在听雨的过程中,诗人自失于“对象”之中,身心已完全物化,身心与宇宙融为一体,达到“庄公梦蝶”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雨把人从喧嚣的凡尘里带入到诗意的栖息地,处处体现着禅趣。描写听雨的诗句还有很多,例如,张炎的《清平乐·采芳人杳》:“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蒋捷《声声慢·秋声》:“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诗人借助“雨”的意象,在“听雨”过程中审美自失,忘情得失、超然物外。

吴镇的《山窗听雨图》表现的是高人归隐的题材,此图采用平远构图法,笔法上仿董源、巨然,远处的山峰运用“米家山水”的画法。起首处的山川跌宕起伏,植被茂密葱郁,几处草亭掩映在树木丛中。画面中有一童子撑着伞独行于木桥之上,营造出此山的远离世俗,静谧偏僻,屋内还有一高士凝神端坐,聆听着雨声,置身于世外,品味着人生,让这幅画面充满了禅意。整幅画面林峦烟雨、云雾蒸腾,少有人烟,象征着此处远离喧嚣,乃高人之地。高士坐于窗前,感悟着雨声,感受着雨景之美,心无旁骛,悠然自得。吴镇对周围环境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来营造一种禅境,告知世人听的不是雨,而是品悟这雨声中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文章来源:《美与时代(上)》 网址: http://www.mysdzz.cn/zonghexinwen/2022/0424/839.html

上一篇:大同地区古村落寺庙壁画的调研与分析
下一篇:2022年文化传承 当代艺术模范人物——范朝霞

美与时代(上)投稿 | 美与时代(上)编辑部| 美与时代(上)版面费 | 美与时代(上)论文发表 | 美与时代(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美与时代(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